[中国真历史]八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
作者:张忠义
原文链接
只要我们认真面对史实,就不得不痛苦地承认,八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甚至可以说是惨败。八年抗战中国虽然对战胜日本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并不能战胜侵华日 军,美国才是战胜日本的主力。是美国战胜日本的胜利顺带了中国八年抗战的胜利。
一、八年抗战中国战场毙日军数只占日军二战死亡总数不到22%,而且牵制的也不是日军主力
1、二战中日军死亡数字
我国大量书籍宣称,八年抗战中国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歼灭日军133万,占日军二战总损失195万的70%。这是中国战胜日本、中国是抗日主战场的主要依 据。但我们只要仔细研究这两个数字就知道,尽管这两个数字都来自日本书籍,却是偷换概念计算出来的。
日军在中国损失133万,是个累计数,包含了死亡和受伤两个数据。战争的损失,一般只统计绝对损失数(死亡),只有某场战役才统计伤亡数。因为二战中主要 交战国军队的伤员75-80%能重返前线,因此往往造成重复计算。正如一些老红军多年身经百战受伤几十次,如进行累计就有会出现几十人受伤,实际受伤的只 是一个人。
那么日军在中国战死多少呢?据日本自己统计,二战中日军总计战死185万人(另截止投降时有10万残废伤员,这就是195万这个数字的由来),其中在中国 八年战死40万人。也就是说,中国八年抗战击毙日军数只占日军二战死亡总数不到22%。我们的历史书用日军在中国的死亡数和累计受伤数去和日军绝对损失总 数对比,就得出了70%这个障眼法。
其余日军死在哪里?看一看日本书就知道,有18万多日军被英联邦军队击毙在缅甸(含中国远征军击毙1万多日军这一战果),9万日军在中国东北被苏军击毙 (主要是诺门坎和苏联出兵东北两场战役)。也就是说,约有120万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被美军击毙,占战争中日军死亡总数的64%。
2、中国战场不是抗日主战场
我们还长期接受一种说法,就是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然而只要清醒地分析,我们也只有承认,这个说法也站不住脚。它一是只看战争前期情况 而不提整个战争全局,二是混肴了中国战场抗击的日军和在中国的日军这两个概念。
日本陆军二战中有四大战略集团,就是在日本本土的"国内军"(含驻台湾、朝鲜的日军)、太平洋战场的"南方军",以及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和关内的"中 国派遣军"。在中国的两支日军中,八年抗战中国战场所对付的,实际只有一支"中国派遣军"。
我国的历史书中都称抗战中敌后的游击队抗击侵华日军的60%,也只计算日军"中国派遣军"力量,因当时国共两党都没有力量派军队到东北去打击关东军(抗战 结束后倒是上演了进军东北的争夺战)。但在提到中国战场牵制的日军总数时,又加上关东军的数字,确实是"为我所用"。
只要查看日军战史就清楚,二战中关东军从来就是以苏军为主要作战对象,后来全部覆灭于苏联红军之手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只有一段时间, 就是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至1941年"关东军特别大演习"和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陆军大部和精锐确实集中在中国战场。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因为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使日军无法集中力量攻击苏联,从而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危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又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实际上日军进攻苏联与否基本与中国战场形势无关,否则怎么解释如果中国战场真的拖住日军,日军又如何能抽调精锐将关东军加强为最强 大的战略集团?当德军受挫于莫斯科城下时,日军已基本放弃"北进"苏联的方针。加上美国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日本为避免军事机器瘫痪(日本90%的石油需 要进口),为夺取东南亚石油资源而最终决定"南进"太平洋。可见,中国战场形势对日军无论北进还是南进都影响不大。
看一看日本投降时的兵力分布吧。投降时日军总数720万,其中"中国派遣军"105万,不到15%;关东军向苏军投降68万,占9%。在太平洋战场向以美 军为首的盟军投降的南方军和"国内军"合计约550万,占76%。
日军"国内军"之所以列入抗击美军兵力,是因为只有美军具备登陆日本本土的条件。1944年以后,美军从南(菲律宾)、东(马里亚纳群岛)、北(阿留申群 岛)三面逼近日本本土,迫使日军三次进行"本土总动员",并紧急从关东军和"中国派遣军"抽调精锐部队回国,使"国内军"急剧扩大到224万人,兵力最为 雄厚。美军不但通过轰炸摧毁了日本各大城市,冲绳战役后直逼日本本土并准备登陆(因战争结束而取消)。
而中国关内主要战略要地还在日本人手里,抗战胜利对中国军队来说还是遥遥无期,以致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无人相信,第一反应是"哪个据点的日军投降了"? 至于登陆日本更是天方夜谈。
3、日本海军和陆军精锐主要为美国所消灭
我们退一万步说,就算中国军队抗日战争中全歼了中国国土上的日本"中国派遣军"和关东军,又如何消灭日本海军,登陆日本迫使天皇签城下之盟?毛泽东气吞山 河,指挥500万大军横扫天下如卷席,却受挫于距大陆仅10公里、小小的金门岛,而封锁海面的国民党海军最大的军舰,仅是小型护卫舰"太平"号。
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驱逐舰以上大型军舰300多艘,有90%被美国海军击沉,被击沉的商船、油船也是这一比例,日本本土可以说被完全切断了外援,只有 等死。而中国八年抗战,却未能击沉日本一艘驱逐舰。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战死40万人,而在中国八年只战死2万人(大多为陆战队),相差20倍。日本空军 大部也是被美国消灭。
八年抗战中国军队并未全歼日军一个步兵联队,而在太平洋战场整个师团乃至整个军全军覆灭的情况却屡见不鲜。一般认为,日本陆军有五大主力师团,第2师团于 1942年投入瓜达卡纳尔岛争夺战时即被美军打残;第1师团作为关东军核心主力,最后在菲律宾莱特岛被美军全歼;第6师团在所罗门群岛的布干维尔岛上精锐 丧尽。"关东军特别大演习"的16个师团"皇军之花",大部覆灭于太平洋战场。1944年2月,关东军第一个调出的精锐师团是第29师团,在马里亚纳群岛 的关岛上全军覆灭;还有第24师团覆没于冲绳岛。整个军被全歼的,有马里亚纳群岛的31军,冲绳岛上的32军10万人也全被击毙。菲律宾有以第14方面军 为骨干的63万日军,指挥官是著名的"马来之虎"山下奉文,结果有52万人战死(对比一下中国八年抗战击毙日军40万人!)。其中莱特岛的第35军7万人 全军覆没,除上述第1师团外,还包括南京大屠杀另一元凶第 16师团。
二、八年抗战中国军队未能全歼日军一个步兵联队,未能从日军手里夺回一个中等城市
怎样才能赢得一场战争的胜利?一是要连续打歼灭战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二是要夺取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大城市(局部战争另有规律,这里不谈)。一场战役死亡 与受伤比例基本是 1:3.5-4,如在正面交战中毙伤敌军1万,那敌军至少有6000能重返战场,也没有缴获,只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消耗战。而歼灭战中全歼敌军1 万,就能给敌军造成1万人的绝对损失,并有大量缴获,效果完全不同消耗战。
美军在太平洋上连续歼灭日军重兵集团,才步步进逼日本本土。中国战场八年抗战,却未能全歼日军一个联队(团),哪谈得上胜利。
"台儿庄大捷"宣布歼灭日军2万,但此役日军2个师团实际伤亡约1万,仍全身而退。武汉会战宣称毙伤日军20万,但参战日军伤亡不过3.5万人。昆仑关之 战宣称消灭日军4000,但日军死亡不过数百,离被全歼还差得远。长沙会战特别是第三次长沙会战宣布歼灭日军5万,实际上此次会战日军伤亡不过6000 人,其中死亡1600人。
。
凭什么只相信日本人提供的数字?那是因为,日本人虽然有夸大战果的毛病,但对自己人的死亡还是精确统计的,日本军史承认二战中日军战死185万,包括太平 洋上大批的整师团、整军的覆没,如记载在菲律宾战死52万,在冲绳战死10万,又有什么必要掩饰在中国战场损失几个师团、几万人?
国民党军不能全歼日本一个联队,那么游击队行不行?最著名的1939年黄土岭之战,我军合围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1500人,尽管击毙了阿部规秀中将,仍 然长时间不能解决战斗,在毙伤日军900人后被迫撤围而去。之后日军敢于以一个大队兵力在我根据地纵深孤军穿插,我军却不敢下决心打。
1940年百团大战前后毙伤日军2万,却未能全歼日军一个大队。百团大战第二阶段日军进行报复作战,八路军总部下定决心在狮垴峰全歼日军一个500人的大 队,不惜动用陈赓、彭明治两个主力旅,由彭德怀亲自指挥,但10次冲锋10次被打下,最后撤走。此后直到抗战结束,游击队企图一次歼灭日军一个大队的战例 就再也没有了。
古往今来,某个国家某部分军队全部战死的例子很多,但象日军这样每支部队均誓死不降、战斗到最后一人的情况还是独一无二的,确实是一个异数。二战中德军以 顽强著称,但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被围的大部队还是会选择投降,如东线在斯大林格勒投降9万,在白俄罗斯投降5.4万。金门之战解放军登陆9000人,最后 被俘5000(大多为伤员,但日军伤员能自杀不降)。还有朝鲜战争中第五次战役志愿军被俘1.5万人、其中60军180师就被俘5000人的例子。
再说一说八年抗战中国军队未从日军手里夺回一个中等城市。弱势一方军队在战争的某一阶段或某场战役而言,确实要以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但战争发展到一定 程度、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时,大中城市的争夺就极为必要,否则守军进可攻,退可守,战争势必拖延。太平洋战争中美军进行了一个个岛屿争夺战,就因为它们 是进攻日本本土的跳板,无法绕过。
之所以说八年抗战中国军队未从日军手里夺回过一个中等城市,是因为凡是日军决定坚守的城市,中国军队就无法夺取;中国军队宣布收复的城市,都是日军决定放 弃的空城。要夺取日军决心坚守的城市,或要攻坚,或要在野战中消灭日军主力,使其被迫放弃城市。然而我们看看八年抗战收复的城市,没一个是上述情况夺取 的。大城市更不用说,抗日战争前期日军夺取的平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大城市,在日本投降时不是还在日军手里?中国军队又通过哪一次大会战夺取之?
相反,当日军攻占某城市后按计划放弃,返回途中又接上级命令确保该城时,就能立即返回夺取之,从而使刚刚宣布收复某城"大捷"的国民党自打嘴巴。日军第一 次夺取宜昌后,按原计划放弃返回,因中国派遣军为威胁我大后方又决定确保宜昌,日军又立即返回重新夺占,国民党军望风而逃。1943年日军夺取常德后返 回,途中接到大本营命令:常德附近为中国持久抗战倚赖的粮仓,必须确保。攻城日军又立即返回,重占常德。这还不清楚吗!
敌后战场游击队唯一夺取的中等城市是张家口,但已是日本宣布投降时的事了。1943年军队开始大反攻,收复大片国土和县城,但我们只要留意其战果,就发现 消灭的绝大部分是伪军,日军极少。这一是因为日军为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1号作战,从华北抽调了大量兵力;二是上述日本战略重心变化,华北方面军主力向北 和山东集中。
随便胡扯一大堆,在抗战胜利日难免使某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不快,但良药苦口利于病,我们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面对我们现在和将来的敌人。当年4亿民众难 奈60万侵华日军何、"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悲剧,但愿不要重演!
-------------------------------------------------
"中国真历史"系列致力于挖掘真实存在过的历史,兼听则明,偏听则 暗。经济规律是具有历史记忆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而这也需要建立在真实的历史回忆之上。
原文链接
只要我们认真面对史实,就不得不痛苦地承认,八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甚至可以说是惨败。八年抗战中国虽然对战胜日本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并不能战胜侵华日 军,美国才是战胜日本的主力。是美国战胜日本的胜利顺带了中国八年抗战的胜利。
一、八年抗战中国战场毙日军数只占日军二战死亡总数不到22%,而且牵制的也不是日军主力
1、二战中日军死亡数字
我国大量书籍宣称,八年抗战中国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歼灭日军133万,占日军二战总损失195万的70%。这是中国战胜日本、中国是抗日主战场的主要依 据。但我们只要仔细研究这两个数字就知道,尽管这两个数字都来自日本书籍,却是偷换概念计算出来的。
日军在中国损失133万,是个累计数,包含了死亡和受伤两个数据。战争的损失,一般只统计绝对损失数(死亡),只有某场战役才统计伤亡数。因为二战中主要 交战国军队的伤员75-80%能重返前线,因此往往造成重复计算。正如一些老红军多年身经百战受伤几十次,如进行累计就有会出现几十人受伤,实际受伤的只 是一个人。
那么日军在中国战死多少呢?据日本自己统计,二战中日军总计战死185万人(另截止投降时有10万残废伤员,这就是195万这个数字的由来),其中在中国 八年战死40万人。也就是说,中国八年抗战击毙日军数只占日军二战死亡总数不到22%。我们的历史书用日军在中国的死亡数和累计受伤数去和日军绝对损失总 数对比,就得出了70%这个障眼法。
其余日军死在哪里?看一看日本书就知道,有18万多日军被英联邦军队击毙在缅甸(含中国远征军击毙1万多日军这一战果),9万日军在中国东北被苏军击毙 (主要是诺门坎和苏联出兵东北两场战役)。也就是说,约有120万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被美军击毙,占战争中日军死亡总数的64%。
2、中国战场不是抗日主战场
我们还长期接受一种说法,就是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然而只要清醒地分析,我们也只有承认,这个说法也站不住脚。它一是只看战争前期情况 而不提整个战争全局,二是混肴了中国战场抗击的日军和在中国的日军这两个概念。
日本陆军二战中有四大战略集团,就是在日本本土的"国内军"(含驻台湾、朝鲜的日军)、太平洋战场的"南方军",以及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和关内的"中 国派遣军"。在中国的两支日军中,八年抗战中国战场所对付的,实际只有一支"中国派遣军"。
我国的历史书中都称抗战中敌后的游击队抗击侵华日军的60%,也只计算日军"中国派遣军"力量,因当时国共两党都没有力量派军队到东北去打击关东军(抗战 结束后倒是上演了进军东北的争夺战)。但在提到中国战场牵制的日军总数时,又加上关东军的数字,确实是"为我所用"。
只要查看日军战史就清楚,二战中关东军从来就是以苏军为主要作战对象,后来全部覆灭于苏联红军之手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只有一段时间, 就是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至1941年"关东军特别大演习"和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陆军大部和精锐确实集中在中国战场。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因为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使日军无法集中力量攻击苏联,从而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危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又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实际上日军进攻苏联与否基本与中国战场形势无关,否则怎么解释如果中国战场真的拖住日军,日军又如何能抽调精锐将关东军加强为最强 大的战略集团?当德军受挫于莫斯科城下时,日军已基本放弃"北进"苏联的方针。加上美国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日本为避免军事机器瘫痪(日本90%的石油需 要进口),为夺取东南亚石油资源而最终决定"南进"太平洋。可见,中国战场形势对日军无论北进还是南进都影响不大。
看一看日本投降时的兵力分布吧。投降时日军总数720万,其中"中国派遣军"105万,不到15%;关东军向苏军投降68万,占9%。在太平洋战场向以美 军为首的盟军投降的南方军和"国内军"合计约550万,占76%。
日军"国内军"之所以列入抗击美军兵力,是因为只有美军具备登陆日本本土的条件。1944年以后,美军从南(菲律宾)、东(马里亚纳群岛)、北(阿留申群 岛)三面逼近日本本土,迫使日军三次进行"本土总动员",并紧急从关东军和"中国派遣军"抽调精锐部队回国,使"国内军"急剧扩大到224万人,兵力最为 雄厚。美军不但通过轰炸摧毁了日本各大城市,冲绳战役后直逼日本本土并准备登陆(因战争结束而取消)。
而中国关内主要战略要地还在日本人手里,抗战胜利对中国军队来说还是遥遥无期,以致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无人相信,第一反应是"哪个据点的日军投降了"? 至于登陆日本更是天方夜谈。
3、日本海军和陆军精锐主要为美国所消灭
我们退一万步说,就算中国军队抗日战争中全歼了中国国土上的日本"中国派遣军"和关东军,又如何消灭日本海军,登陆日本迫使天皇签城下之盟?毛泽东气吞山 河,指挥500万大军横扫天下如卷席,却受挫于距大陆仅10公里、小小的金门岛,而封锁海面的国民党海军最大的军舰,仅是小型护卫舰"太平"号。
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驱逐舰以上大型军舰300多艘,有90%被美国海军击沉,被击沉的商船、油船也是这一比例,日本本土可以说被完全切断了外援,只有 等死。而中国八年抗战,却未能击沉日本一艘驱逐舰。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战死40万人,而在中国八年只战死2万人(大多为陆战队),相差20倍。日本空军 大部也是被美国消灭。
八年抗战中国军队并未全歼日军一个步兵联队,而在太平洋战场整个师团乃至整个军全军覆灭的情况却屡见不鲜。一般认为,日本陆军有五大主力师团,第2师团于 1942年投入瓜达卡纳尔岛争夺战时即被美军打残;第1师团作为关东军核心主力,最后在菲律宾莱特岛被美军全歼;第6师团在所罗门群岛的布干维尔岛上精锐 丧尽。"关东军特别大演习"的16个师团"皇军之花",大部覆灭于太平洋战场。1944年2月,关东军第一个调出的精锐师团是第29师团,在马里亚纳群岛 的关岛上全军覆灭;还有第24师团覆没于冲绳岛。整个军被全歼的,有马里亚纳群岛的31军,冲绳岛上的32军10万人也全被击毙。菲律宾有以第14方面军 为骨干的63万日军,指挥官是著名的"马来之虎"山下奉文,结果有52万人战死(对比一下中国八年抗战击毙日军40万人!)。其中莱特岛的第35军7万人 全军覆没,除上述第1师团外,还包括南京大屠杀另一元凶第 16师团。
二、八年抗战中国军队未能全歼日军一个步兵联队,未能从日军手里夺回一个中等城市
怎样才能赢得一场战争的胜利?一是要连续打歼灭战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二是要夺取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大城市(局部战争另有规律,这里不谈)。一场战役死亡 与受伤比例基本是 1:3.5-4,如在正面交战中毙伤敌军1万,那敌军至少有6000能重返战场,也没有缴获,只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消耗战。而歼灭战中全歼敌军1 万,就能给敌军造成1万人的绝对损失,并有大量缴获,效果完全不同消耗战。
美军在太平洋上连续歼灭日军重兵集团,才步步进逼日本本土。中国战场八年抗战,却未能全歼日军一个联队(团),哪谈得上胜利。
"台儿庄大捷"宣布歼灭日军2万,但此役日军2个师团实际伤亡约1万,仍全身而退。武汉会战宣称毙伤日军20万,但参战日军伤亡不过3.5万人。昆仑关之 战宣称消灭日军4000,但日军死亡不过数百,离被全歼还差得远。长沙会战特别是第三次长沙会战宣布歼灭日军5万,实际上此次会战日军伤亡不过6000 人,其中死亡1600人。
。
凭什么只相信日本人提供的数字?那是因为,日本人虽然有夸大战果的毛病,但对自己人的死亡还是精确统计的,日本军史承认二战中日军战死185万,包括太平 洋上大批的整师团、整军的覆没,如记载在菲律宾战死52万,在冲绳战死10万,又有什么必要掩饰在中国战场损失几个师团、几万人?
国民党军不能全歼日本一个联队,那么游击队行不行?最著名的1939年黄土岭之战,我军合围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1500人,尽管击毙了阿部规秀中将,仍 然长时间不能解决战斗,在毙伤日军900人后被迫撤围而去。之后日军敢于以一个大队兵力在我根据地纵深孤军穿插,我军却不敢下决心打。
1940年百团大战前后毙伤日军2万,却未能全歼日军一个大队。百团大战第二阶段日军进行报复作战,八路军总部下定决心在狮垴峰全歼日军一个500人的大 队,不惜动用陈赓、彭明治两个主力旅,由彭德怀亲自指挥,但10次冲锋10次被打下,最后撤走。此后直到抗战结束,游击队企图一次歼灭日军一个大队的战例 就再也没有了。
古往今来,某个国家某部分军队全部战死的例子很多,但象日军这样每支部队均誓死不降、战斗到最后一人的情况还是独一无二的,确实是一个异数。二战中德军以 顽强著称,但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被围的大部队还是会选择投降,如东线在斯大林格勒投降9万,在白俄罗斯投降5.4万。金门之战解放军登陆9000人,最后 被俘5000(大多为伤员,但日军伤员能自杀不降)。还有朝鲜战争中第五次战役志愿军被俘1.5万人、其中60军180师就被俘5000人的例子。
再说一说八年抗战中国军队未从日军手里夺回一个中等城市。弱势一方军队在战争的某一阶段或某场战役而言,确实要以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但战争发展到一定 程度、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时,大中城市的争夺就极为必要,否则守军进可攻,退可守,战争势必拖延。太平洋战争中美军进行了一个个岛屿争夺战,就因为它们 是进攻日本本土的跳板,无法绕过。
之所以说八年抗战中国军队未从日军手里夺回过一个中等城市,是因为凡是日军决定坚守的城市,中国军队就无法夺取;中国军队宣布收复的城市,都是日军决定放 弃的空城。要夺取日军决心坚守的城市,或要攻坚,或要在野战中消灭日军主力,使其被迫放弃城市。然而我们看看八年抗战收复的城市,没一个是上述情况夺取 的。大城市更不用说,抗日战争前期日军夺取的平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大城市,在日本投降时不是还在日军手里?中国军队又通过哪一次大会战夺取之?
相反,当日军攻占某城市后按计划放弃,返回途中又接上级命令确保该城时,就能立即返回夺取之,从而使刚刚宣布收复某城"大捷"的国民党自打嘴巴。日军第一 次夺取宜昌后,按原计划放弃返回,因中国派遣军为威胁我大后方又决定确保宜昌,日军又立即返回重新夺占,国民党军望风而逃。1943年日军夺取常德后返 回,途中接到大本营命令:常德附近为中国持久抗战倚赖的粮仓,必须确保。攻城日军又立即返回,重占常德。这还不清楚吗!
敌后战场游击队唯一夺取的中等城市是张家口,但已是日本宣布投降时的事了。1943年军队开始大反攻,收复大片国土和县城,但我们只要留意其战果,就发现 消灭的绝大部分是伪军,日军极少。这一是因为日军为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1号作战,从华北抽调了大量兵力;二是上述日本战略重心变化,华北方面军主力向北 和山东集中。
随便胡扯一大堆,在抗战胜利日难免使某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不快,但良药苦口利于病,我们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面对我们现在和将来的敌人。当年4亿民众难 奈60万侵华日军何、"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悲剧,但愿不要重演!
-------------------------------------------------
"中国真历史"系列致力于挖掘真实存在过的历史,兼听则明,偏听则 暗。经济规律是具有历史记忆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而这也需要建立在真实的历史回忆之上。
Comments